在一些领导班子内部,有的人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,彼此之间在工作上出现意见分歧,不是开诚布公地指出,当面说清楚,分清是非、辨别真假;而是背后嘀嘀咕咕、议论纷纷,互相指责、彼此埋怨。这种“当面不说,背后乱说;开会不讲,会后乱讲”的现象,是一些党组织民主生活的一种不正常表现。
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:“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。不仅‘班长’要这样做,委员也要这样做。不要在背后议论。有了问题就开会,摆到桌面上来讨论,规定它几条,问题就解决了。”有话放到桌面上来讲,既是领导班子解决内部矛盾、加强内部监督、维护团结的重要方法,也是同志之间形成共识、消除误会、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。真诚批评,当面讲明,错误思想影响排除了,心里疙瘩消除了,力量也就凝聚了。相反,就极容易形成力量的“内耗”。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出现缺点、错误是难免的。特别是当前,发展任务繁重,矛盾问题复杂。面临新情况、新问题,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出现工作上的意见分歧是正常的。同时,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和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,使领导干部时刻都在经受着严峻考验。在这种情况下,有话摆到桌面上来,不论是对于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,还是增强抵御诱惑和侵蚀的自觉,无疑是十分必要的。正因此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作为共产党人,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。
唐代宰相魏征恪守“有言在喉而不吐,不忠;有危以乱而不奏,亦不忠也”的为官之道,不图恩惠不怕斩,前后陈谏三百余事,一生谏诤多达“数十万言”,被后人赞誉为“千秋金鉴”。不能做到把话放到桌面上来讲,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在作怪。有的害怕开展批评影响同志间关系,陷入孤立、怕丢选票;有的自身行为不端,害怕踢了别人的“痛处”,人家就会揭自己的“疮疤”。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光明磊落、敢于担当的干部。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,自顾自怜、明哲保身,在丢掉了党性原则的同时,也丢掉了自身在群众中的威信,很难担当重任。
春秋时期,齐威王颁布命令:“群臣吏民,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议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1978年,广东一位基层干部给省委领导同志写批评信,措词用语尖锐、尖刻。这位领导同志回信诚恳接受他的意见,并自曝来信强调:“下面干部敢讲话,这是一种好风气,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。不要怕听刺耳的话,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,这是对我们的信任。”
陈云同志说,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,有了反对意见,可以促进自己思考问题。如果一把手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,特别是批评自己的意见,“老虎屁股摸不得”,谁还敢当面批评?作为领导干部,就必须有容人容事的大气量,有则改之、无则加勉。领导干部愿意接受批评,人们才敢于批评。而越是坦荡就越能赢得理解,越是能担当就越会有威信。
如是,批评就成为一种强大正能量,使我们在暗夜里也看得清前行的路,在迷茫时也能迅速校正航向。
《人民日报》(2013年11月18日 04 版)